English

黑龙江边境地区少数民族同胞热情拥军

1998-01-30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本报讯(通讯员李子祥、记者朱伟光)欢度春节,富裕起来的黑龙江省边境地区少数民族同胞,幸福不忘戍边人。他们纷纷携带各种节日礼物和丰富多彩的文娱节目,下连队、上哨所,以民族传统礼仪和现代方式慰问亲人解放军,表现出新时期的军民鱼水深情。

在黑龙江省边境地区居住着赫哲、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及回、满、朝鲜、蒙古等10多个少数民族。过去由于边境地区特殊条件所限,经济欠发达,少数民族同胞生活也比较贫困。后来,党和政府花巨资为他们盖起了楼房,办起了学校,边防官兵教他们学文化,指导他们生产,使他们过上安稳的日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黑龙江确定了沿边开放的发展战略,边境地区由过去的“枪对枪”,变成了“商对商”,几年时间,沿边建成并开通了20多个国家级口岸,边境贸易发展迅速,少数民族同胞如沐春风,各类民族商店、饭店、企业应运而生,还涌现出几十家中外合资企业。不少人成了企业家、个体老板,甚至做起了跨国生意。节日来临,少数民族同胞抚今追昔,按捺不住喜悦,纷纷带着精心准备的节日物品和民族传统的文艺节目,顶风冒雪下连队、上哨所,看望慰问常年卫国戍边的边防战士,表达对党和人民子弟兵的亲情。某部驻地东宁县南天门朝鲜族乡的20多位朝鲜族老大妈冒雪走了十多里山路,来到驻军部队、哨所,看望和慰问巡逻执勤的边防战士们。为他们送来了朝鲜风味打糕,帮他们拆洗被褥,教他们做朝鲜风味小菜。赫哲族曾被称为“没有文字的民族”,但却有着丰富多彩的说唱文化。他们以自己民族的生活变化为题材,编排了许多歌颂共产党、解放军的“依玛坎”(故事),到连队、哨所巡回表演,还编排了民族舞蹈,举办晚会,与部队官兵联欢。一些妇女还把用贝壳、鱼骨研磨制作的饰物,如“护身符”等吉祥物送给边防战士,祝福战士们“万事如意”。被国家民委和解放军总政治部评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单位的边防某团和塔河县十八站鄂伦春民族自治乡,军民关系一直十分融洽,节日里,鄂伦春族群众带着具有民族传统风味的烤肉、鱼干等食品和“红果舞”等传统文娱节目到部队走访慰问。东宁县吉信集团公司总经理崔龙吉率领公司职工代表,开着拥军专车,拉着成筐的青菜、水果,让边防战士品尝丰收菜、幸福果。

据了解,春节期间,北疆边境地区少数民族同胞都以各种形式组成慰问组,送吃、送用到部队,送戏、送文化上哨所,全省有30多个少数民族拥军小组活跃在边防一线,用行动谱写了一曲崭新的军民鱼水情。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